江西是傳統農業大省,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力十分有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重、建設成本高、資金缺口大。

近年來,為了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籌集難題,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創新投融機制,完善工作思路,在省級層面統籌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國務院下達的2825萬畝任務,以實際行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

“三個轉變”謀突破

2016年以前,江西全省農田建設分散于發改、財政(農發)、農業、水利、國土等部門,“五牛下田”,標準不一、質量不高,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為改變這種狀況,補齊農田設施“短板”,2017年,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頂層設計,創新“三變”舉措,開啓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

一是變縣級整合為省級整合。打破部門界限,省級各部門不再單獨下達計劃任務,真正建立起“多個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新機制。

二是變低標準為中高標準。江西中低產田比例較高,且大多處在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本高。為此,該省決定將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000元,達到全國前列水平。

三是變部門驗收為統一驗收。落實縣級主體責任,實行項目到縣、資金到縣、責任到縣。省直相關部門不再單獨組織驗收考核,由省領導小組統一組織績效考評。

“三個創新”擔實幹

“三個轉變”為江西省高標準農田帶來突破的契機。為此,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壓力,各級財政部門主動強化責任擔當,化壓力為動力,通過“三個創新”舉措,儘快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缺口難題。

首先,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出台《江西省財政廳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加大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2019年,已統籌整合中央和省級財政38億元,比2017年增加6.18億元,增長19.4%。

其次,創新資金籌措方式。按年度290萬畝建設任務,每年需要投入資金87億元,不足部分引導金融資金和新型經營主體等進行投融資。2019年,結合國家政策,江西及時調整優化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所需資金的籌集方式,不足部分通過以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和產能指標交易收益為基礎,在全國首次通過發行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券來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缺口問題。

最後,創新績效管理。嚴格落實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採取“縣級自驗自評、市級全面驗收、省級績效考評”三級考核辦法,加大績效考核及結果應用,建立“獎優罰劣”機制,每年對考評前十五位的縣給予資金獎勵,對考評不合格或在資金審計、檢查中發現重大問題的縣,視情況扣減投資,並在全省進行通報。

“三個保障”管長遠

江西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聚焦關鍵環節出力,做好政策結合文章,確保該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長效。

一是保障政策體系。制度建設是規範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的前提。省財政廳積極會同其他部門完善制度建設,制定出台了資金和項目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實現有章可循。特別是發揮高標準農田牽引作用,做好政策結合文章。2019年,省財政統籌安排3.4億元,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兩區”劃定、產權制度改革以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優先支持貧困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二是保障建後管護。出台建後管護指導意見,建立“縣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的管護機制,明確縣級政府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建後管護經費,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結餘資金、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村組集體經濟收益等,多渠道籌措建後管護資金,將建後管護列為農田建設考核重要內容,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三是保障農民權益。維護農民承包經營權,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惠農補貼不縮水。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流轉土地,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